沿著擁堵的美國10號公路緩慢前行,我們駕車直穿洛杉磯市中心,駛向洛約拉馬利蒙特大學。兩天后,紀錄片《鼓嶺家書》展映交流活動將在這里舉辦。
一路走馬觀花,看到路邊吃盒飯的貨車司機、漢堡店里狼吞虎咽的職場白領、校園來回踱步背書的學生、清理草坪的清潔工人,我不禁想:相比中國人,美國人的工作生活哪些一樣,哪些又不一樣?這部講述中美百年民間友誼的紀錄片,他們會喜歡嗎?
在入住酒店門口,我和幾位等卸貨的卡車司機攀談起來。他們說,雖沒有認識的中國朋友,不過很喜歡中國菜,尤其是宮保雞丁。雖沒去過中國,但很想去蘇州園林看看,那是他們在TikTok上刷到的神奇建筑。
工作看起來并不輕松。有什么期望?一位美國年輕人說,打算攢錢和女朋友去瑞士滑雪。另一位美國年輕人說,再干半年想去大學讀書,他對人工智能很感興趣,自學半年多了。還有一位年輕司機從駕駛室跳下來,說他小孩兒多,想多攢點錢換個大房子。
他們和我們,有著多么相通的夢想:期望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。三言兩語,交流不深,可讓我們對紀錄片《鼓嶺家書》在美展映增加了信心。中國人常講: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既然有著一樣的喜怒悲歡,這部紀錄片應該也會打動他們吧?
一位美國華人導演艾米·張在朋友圈分享這部紀錄片:那時車馬很慢,書信很遠,卻有著動人的愛在里面。這份愛不分國界,跨越時空,只因我們都有著相通的情感......

紀錄片《鼓嶺家書》海報
作為首次采用國際視角講述鼓嶺故事的中美合拍片,紀錄片《鼓嶺家書》以蘭瑪利亞家族后人、美國高中生霍莉來華追尋先輩足跡為主線,通過“歷史與當下”的雙時空敘事,生動講述跨越百年、再續新篇的鼓嶺故事。
紀錄片《鼓嶺家書》展映交流活動
時間:2025年11月7日(周五) 12:30PM
地點: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 Ahmanson Auditorium, University Hall
作為“光影記錄?友誼長存——中美友好交往故事薈”重要內容,紀錄片將在中美電影節、中美電視節特別展映。映后,紀錄片《鼓嶺家書》制片人張玥涵和鼓嶺文化研究學者埃里克·約翰斯頓將和觀眾現場問答交流。
同日,“鼓嶺家書”檔案影像展也將在洛約拉馬利蒙特大學舉行。影像展通過鼓嶺情懷、中美友誼、幕后花絮、百年對比四個版塊,生動展現傳承百年的鼓嶺情緣。
期待與您相約,不見不散!

Share:


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34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