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慶中秋假期,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推出多項主題活動,吸引眾多親子家庭參與。孩子們在互動體驗中感受科技魅力,了解傳統文化,度過了充滿趣味與知識的長假。
在中心廣場上,“歡度國慶 喜迎中秋”花壇色彩明艷,家長們紛紛舉起手機,為孩子定格與花壇同框的瞬間。“每年十一都會帶孩子拍張‘國慶照’,今年參加中心的雙節活動,希望從小給孩子種下心懷家國的種子。”家長吳女士說。

科普老師現場講解“冷血動物”的生理特征。[主辦方供圖]
在“探秘‘冷’朋友”爬寵文化節上,鬃獅蜥、球蟒等動物引發孩子們的濃厚興趣。科普老師現場講解“冷血動物”的生理特征,并引導孩子親手觸摸,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生物多樣性。不少家長表示,活動不僅增加了孩子的知識,更培養了他們尊重生命的態度。
“月是故鄉明?國是少年行——雙節喜樂會”活動熱鬧開展,“粹”“蒙”“創”三大空間打通,10000平方米的體驗區里,10個主體展區、200余個互動展項及6個體驗工坊,以“一票通玩”模式,讓親子家庭在“古·今·未來”的時空穿越中,感受團圓之情,體驗探索之趣。

[主辦方供圖]
航天主題體驗區成為熱門打卡地。火箭發射VR體驗區讓參與者仿佛親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,從倒計時到火箭升空、助推器分離等畫面近在眼前。摘下VR眼鏡的程同學說:“身臨其境的感覺太震撼了,我以后也要去探索宇宙!”探索月球體驗區,仿真月球車模型、模擬月壤樣本前,孩子們聽老師講“嫦娥”“玉兔”的探月故事。航天徽章DIY體驗中,大家繪制火箭、星球等圖案,制作專屬航天徽章。“孩子平時愛讀航天繪本,這次近距離接觸科技、感受國家實力,科學夢和愛國心一下被點燃了。”家長劉女士說,這些活動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可感知、可參與的實踐體驗,讓孩子在感受國家航天成就時,悄悄立下“科技報國”的志向。

親子家庭共繪國慶長卷。[主辦方供圖]
國慶長卷彩繪區,親子家庭圍著長卷,揮舞畫筆,天安門、圓月、和平鴿躍然紙上,色彩鮮艷、充滿童趣。家長王先生陪孩子縫制“小小紅軍挎包”,穿針引線間聽老師講長征故事,“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傳紅色精神,他現在知道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輩拼來的”。

[主辦方供圖]
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同樣豐富。猜燈謎、夾月餅、中秋文化小課堂等活動,讓孩子們在趣味互動中感受傳統節日內涵。

[主辦方供圖]
此外,中心各類活動精彩紛呈。未來劇院每日上演精彩演出,《匹諾曹成長記》《鐵馬冰河陸放翁》《葫蘆兄弟》等兒童劇、木偶劇,以藝術形式傳遞誠實、愛國、團結等價值觀,為親子家庭提供多元文化選擇;戶外拓展區舉辦了“躍青春·活力體育嘉年華”公益活動,設親子體能賽、匹克球、網球、輪滑體驗、乒乓球互動等項目,以體育互動促親子交流,拓寬青少年運動視野;“走月·探愛”中秋文化與藝術之旅在抱抱之家展覽開展,孩子尋“團圓”“擁抱”等元素學表達愛,還體驗“月映丹青”,制手工燈、團扇及版畫家書,傳承文化并激發創意;宋慶齡科學技術館區開展“家國同慶樂翻天,童心共筑團圓月”親子嘉年華,通過打卡集章、國保單位展覽講解,讓孩子在歡樂中親近歷史、感受家國情懷;宋慶齡托育園、北京宋慶齡幼兒園也提前舉辦雙節主題活動、中秋游園會,讓萌娃在互動中感受節日氛圍。

Share:


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34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