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9月26日,“銘記歷史,珍愛和平——電影《731》觀摩研討會”在人民日報社舉行。[主辦方供圖]
9月26日,“銘記歷史,珍愛和平——電影《731》觀摩研討會”在人民日報社舉行。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,影片《731》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歷史與藝術、記憶與和平的廣泛思考。本次研討會由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辦、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提供學術支持,來自電影界、教育界、黨史研究等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影片主創齊聚一堂,圍繞影片的歷史價值、藝術表達與現實意義展開深入交流。
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副理事長周建東特別強調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:“我們的管理部門需要更加自信,真正有歷史擔當的作品是能夠獲得市場認可的,我們應該主動發聲,而不是被所謂的輿情所左右。”北京電影學院原黨委書記侯光明教授認為,影片具有全球反戰共鳴的意義。“這部電影不僅面向中國觀眾,更推動了731罪行進入全球反法西斯記憶體系。”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教授認為,影片通過感性力量樹立了正確的二戰史觀。“影片中關于姓名的主題特別重要——從編號到名字的轉變,象征著從物化到人性的回歸。這種感性敘述比單純說教更有力量。”
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原主任、研究員張士義從國際視野出發表示,電影盡最大可能還原了稀缺的歷史真相,其具象化的影像手段有利于國際傳播,建議增加外文語種、拓展傳播渠道、擴大發行范圍,讓更多國家的民眾了解歷史真相,讓這部移動的“死亡實驗室”和“罪證陳列館”在國際上發揮更大作用。
學者們一致認為,影片超越國界的反戰主題,傳遞出“銘記歷史、珍愛和平”的普世價值。它促使觀眾反思戰爭之殤,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“正視歷史,共同守護和平”,具有推動國際社會共同維護和平的現實意義。
電影《731》導演趙林山分享了創作歷程,他表示,影片制作耗時十余年,團隊查閱文獻資料超過百萬字,走訪了眾多歷史學者、反戰人士和受害者家屬。“遺忘等于二次殺戮,《731》的第一使命就是拒絕遺忘,”趙林山強調,“面對這段被蓄意掩蓋的歷史,我們必須以近乎偏執的嚴謹,為每個細節注入真實的力量。”
電影《731》作為一部承載厚重歷史題材的影片,在歷史真實與藝術表達之間找到了平衡點。與會專家期待,通過這部影片,更多觀眾能夠尋求歷史啟示,獲得走向未來、面向民族復興的生動力量。

來自電影界、教育界、黨史研究等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影片主創參會后合影。[主辦方供圖]

Share:


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341號